白玉黑山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。所處地區海拔很高2640m~5700m,主要為高山峽谷地貌自然地理條件十分惡劣,地區寒冷干燥,年平均氣溫7.3℃,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2%,只有約122天左右,降水較少,風速較大,最大風速為17m/s。

白玉黑山羊公羊

白玉黑山羊母羊

白玉黑山羊母羊
白玉縣全縣總面積1,038,833 hm2 ,其中草地616,766 hm2 ;林地318,900 hm2 ,農耕地5,300 hm2 ,農作物主要種植在海拔較低地區的金沙江沿江一帶和城區,主要種植物有青稞、豌豆、蠶豆、馬鈴薯、卷心白、小白菜等,但種植面積不大。
白玉黑山羊的飼養管理粗放,終年放牧,僅在大雪封山和母羊產羔前后補以干草和少量精料(青稞、麥子、元根等)。一般以幾戶和單戶組群放牧,組群數量在20~100只之間,公母羊和閹羊以及羔羊混群放牧管理,白天放牧,夜晚趕回棚圈。冬春枯草季節補飼青干草、豌豆草和少量的精料。夏秋季每隔半月補給食鹽一次。在羊群中一般25~30只母羊中投放一只體格大,外貌良好,雄性強的公羊作種用,混群放牧,自由交配。剪毛抓絨一般在四月和十月各進行一次,具體日期由牧民根據氣候條件而定。母羊在產后的前10天,一般在近處放牧,以便羔羊吃奶,對體質較弱的羔羊輔助喂奶,以后隨母羊逐漸遠牧,晚上趕回棚圈補給精料,一般無特殊管理。
白玉黑山羊毛被黑色,偶爾可見個別山羊額毛為白色,皮膚為烏黑色。黑色87.0% ,雜色占13.0%。公羊有角,母羊少數有角,呈淺黑色或泥巴色,角大小適中,向上向后兩側生長,角似彎月形。頭中等大小,呈等腰三角形,額窄??;耳中等大小而直立;鼻梁微凸,眼睛大小適中而有神;頸部伸展無肉垂,長度適中。黑山羊體格較小,背腰平直,胸較深,腹中等大小,臀部稍斜,尾短呈矩;四肢健壯,蹄質堅實。體質結實,結構勻稱;軀干整體略呈長方形;四肢骨胳粗壯結實,肌肉發育適中。
成年公羊體重為34千克,體高為63厘米;母羊為25千克,體高為54厘米;成年公羊屠宰率為47.0%,母羊為40.5%,凈肉率分別為13.2千克和7.2千克。母羊性成熟在6~8月齡,初配年齡在1.5歲;公羊可利用7~8年,母羊可利用8~10年,產羔率為82.2%,成活率為85.7%。
白玉黑山羊的周歲公羊體重為19.13kg,周歲母羊體重為18.00kg;成年公羊體重為34.31kg,成年母羊體重為24.88kg。成年公羊體高為63厘米,成年體高為54厘米;白玉黑山羊的初生公羊重為1.50kg,初生母羊重為1.42kg;斷奶重分別為5.51kg和4.35kg;哺乳期日增重分別為50g和45g。
白玉黑山羊成年羊每年可剪毛兩次,在抓絨后進行,春季剪毛量低,一般不剪或個別進行剪毛剪毛量平均為0.3~0.45kg,抓絨量0.05~0.1kg;秋季剪毛量較高一些,成年羊剪毛量可達0.5~0.65kg,抓絨0.1~0.2kg。白玉黑山羊產絨性能較好,是其適應當地高海拔寒冷氣候的特征之一。
成年公羊屠宰率為47%,母羊為40.5%,凈肉率分別為13.2千克和7.2千克。
母羊性成熟在6~8月齡,初配年齡在1.5歲;公羊可利用7~8年,母羊可利用8~10年,產羔率為82.2%,成活率為85.7%。
白玉黑山羊中心產區屬寒溫帶半濕潤氣候,生態條件惡劣。白玉黑山羊耐高寒氣候,合群性好,爬山能力強,不苛求飼料,對疾病的抵抗力強,具有較好的產絨性能,毛是主要的產品。
白玉黑山羊體格較小,屠宰率略低,產肉性能,繁殖性能略差。白玉黑山羊經過長期的自繁自養,在金沙江流域的高山峽谷地帶,形成了獨特的品種特征,經過選育及有可能成為優良的地方畜禽品種。故在對其品種資源加以保護的基礎上,引入外來優良品種雜交改良其體格小、生產性能低下等缺陷,進一步提高其產絨性能。黑山羊的毛絨價格比綿羊高得多,在產絨性能大力提高的基礎上可使當地農牧民獲取豐厚的利潤。